GH4169立管焊接双板镍基高温合金锻件的热处理
在锻造中常用可锻性这一名词表示金属材料在锻造时变形的难易程度。可锻性一般用塑性和变形抗力两个指标来衡量。高温下塑性好、变形抗力低的钢或合金,较容易锻造,由可锻性好;而塑性差、变形抗力大的钢或合金,锻造时易产生裂纹等缺陷,或所需设备吨位较大,锻造较困难,故可锻性差。在国外常评价各种钢及合金的相对可锻性。相应可锻性是基于各种合金在各自锻造温度范围内每消耗单位能量所得到的变形量,同时还考虑了合金在锻造工艺条件下达到规定的急剧变形程度的困难性以及断裂倾向性。
可锻性对锻件成形和锻件质量有重要影响,了解和研究各种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对于正确制定锻造工艺和确定锻造设备吨位具有重要意义。1.杂质及合金元素对钢的塑性影响钢的高温塑性除与冶金质量和锻造热参数等因素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
硫在固溶体中的溶解度极小,在钢中常以FeS的形式存在,FeS与Fe形成低熔点(约985℃)共晶体,分布于晶界,当钢在800~1200℃进行锻造时,会因晶界发生熔化而开裂,呈热脆性,因而限制钢中的硫含量在0.03%以下。
磷可溶于铁素体,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但使其塑性、韧性显著下降,尤其在低温时要为严重,即使钢呈现冷脆性。氮可溶于铁素体,当钢快冷后在200~250℃加热时,会有氮化物析出,使钢的硬度、强度上升,塑性、韧性大为下降,即使钢呈现蓝脆性(时效脆性)。
氧在钢中形成的氧化物夹杂如MnO,SiO2,Al2O3等,它们的熔点高,硬而脆,其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对钢的塑性有一定影响。而FeO与FeS可形成低熔点(约930℃)共晶体,加剧钢的热脆性。氢含量高的钢锻造时易产生龟裂,并在冷却过程中易形成白点等缺陷。碳在锻造温度范围内,若能全部溶入奥氏体,则对钢的塑性影响不大。只有当钢的含碳量较高时,由于较多渗碳体甚至莱氏体从固溶体中析出,钢的塑性才大为下降。